close
那天去找表姊...拿媽咪寄給我的奶粉
然後...表姊跟表姊夫 要去表哥家吃飯
問我要不要跟....我遲疑了一下
因為不是我不想去 而是因為我跟表哥家比較不熟
我怕尷尬拉 哈哈哈..... ><
但 後來我還是去了
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以上都不是重點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
我們到了之後 表哥跟表嫂已經在準備晚餐了
其實差不多也可以吃了....但是還是要等一回
沒事做 就想看電視....於是我盯著電視 心想 "大概可以看個夠吧"
結果 打錯如意算盤了...因為表哥家的第四台忘記繳錢了
所以電視根本不能看呀 ((((((((((媽呀))))))))))))在心中吶喊 千萬個不願
可是沒差拉 吃飽就可以走了吧 我在心中那麼想著
後來....表哥說可以看影片 於是就播了"鐵達尼號"
邊看邊討論起 大家第一次看這部片是什麼時候
我呢..是國二看的吧 這 部片大約有十年了喔
真的好懷念呀.....過了那麼久再看 真的好有價值喔
每次到最後一幕 看著沈船那些驚心動魄的畫面
這時搭起 席琳狄翁-的主題曲my hart will go on
真的好感人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鐵達尼號的建造,公然向上帝挑戰:這是一條『永不沉沒』的世紀 郵輪
然而,鐵達尼號卻在諸多『不可能沉』的理由下,硬是離譜的沉沒了
這部電影表達的是『自由』與『負責』的壯麗呈現,
也就是電影高 唱『自由』與『負責』兩個重要的價值,
把一切做出這價值的角色都給予光輝 的表達。
對於女主角羅絲而言,她和男主角的愛情被導演詮釋成『心靈的解放與自 由』,
男主角死後,羅絲答應他要好好活下去,永不放棄任何求生機會。
然後 電影最後一幕一幕流覽整個老羅絲珍藏的照片,
我們看到她開飛機、兩腿分開 像男生一樣騎馬、演戲......
她的藝術生命透過男主角的救贖,而成為自由解 放的人生。
透過沉船的各個不同時間不情節,導演強烈表達一個 『負責、盡責』的社會。
船員們認真執行『婦孺先上』的原則,他們雖然無形 中成為階級壓迫的共犯,
讓三等艙旅客無產階級遭受迫害。然而,那是他們基 於維持秩序的『責任』而進行的共犯行為。
人為了盡忠職守的負責精神而不得 不為惡,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做惡,只能說是人的無奈。
所以鐵達尼號的設計者勇敢面對自己的設計不良,而直接面對死亡;
船長 面對自己指揮不當,而面對死;樂團演奏者面對『用音樂安撫人心』的責任, 而面對死;
工作人員用自己身體接電維持電力,而面對死。在這些壯麗的影像 中,
導演呈現一個『勇於負責』的社會,對比其中許多自私、膽怯怕死、耍手 段的各種人。
話說回來,為什麼在如此進步的現代社會中,卻透過鐵達尼號電影,
發出 這種『自由』與『負責』的心靈呼喚?
人類真正想要的自由是什麼?
人類能做 為一生意義所繫的價值是什麼?
鐵達尼號電影留下這些問題,
卻彷彿以藝術、 愛情做為答案。
女主角基於對男主角的愛與誓言,
從此展開全新的人生;
直到 老年後回到鐵達尼號事故現場,
重新與鐵達尼號所有勇敢赴死的人相遇:
樂師 、船工、船長、設計師......直到男主角;
這一群人終於相會,每個人都走出 了有意義的一生,
難道就是導演要表達的終極意義?
(本文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)
全站熱搜